长师2022年度十大新闻

发布者:苟川发布时间:2023-01-01浏览次数:722

2022年,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为总结展示长师全年事业发展的成果亮点,新闻中心现推出2022年度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1.我校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306位

4月,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共列入全国10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我校在该榜单上的排名位列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主榜)第306位,较2021年第309位提升3位,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实力与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我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持续上升,从2020年第331位到2021年第309位,再到2022年第306位。名次的持续上升,凝聚了全校上下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加强内涵建设和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显著成绩。

2.我校在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排名第19位

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2017-2021年本科榜单共列入1197所本科院校,榜单根据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等三个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排名。我校在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单(本科)排名第19位。

6月,经过国家赛、区域赛和全球赛的激烈比拼,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代表队在华为ICT大赛2021-2022全球总决赛中荣获网络赛道特等奖。10月,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角逐中,我校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李小松荣获光电技术项目金牌。

3.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16日,学校党政领导、师生员工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平台观看学习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校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文件,对全校各级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校领导深入基层党组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全校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示了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校机器人工程学院工匠先锋学生党支部获评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4. 3个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校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入选重庆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专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5个国家级和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长江师范学院慧谷湖科创实验班正式揭牌

9月21日,长江师范学院慧谷湖科创实验班在我校音乐厅正式揭牌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发起人、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院长李泽湘,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与我校党委书记黄大勇共同为科创实验班揭牌。

长江师范学院慧谷湖科创实验班是涪陵区委、区政府和长江师范学院、香港清水湾机器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建、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实验班将依托李泽湘教授团队丰富的科创资源和长江师范学院先进的教育理念,采取“人才培养+科创孵化”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打造新工科教育的典范。

6.长师荣获2022年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8月,由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珠海迈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奇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伽蓝致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连续面形微光学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第八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夏良平教授为第一完成人。

研发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由曲面连续面形子口径与空间啁啾调制随机阵列排布相结合的微光学芯片结构,突破了消相干、高占空比连续面形微结构设计难题。该项目实现了在数字光通信、智能3D摄像头、近紫外LED曝光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7.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育出青菜头、百合新品种

2022年,我校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研究员刘义华团队培育的全国首个高山青菜头品种“高山青”通过农业农村部作物新品种登记,填补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经过6年多的“杂交、回交、选择及试验应用”,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适宜在重庆海拔1300m以下地区秋季露地越冬栽培,具有抗抽臺能力强、生态适应广、抗冻性好、丰产性佳、商品性优等显著特点的品种,填补了国内无高海拔青菜品种的空白。

花卉遗传育种团队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培育食药用百合新品种卷丹新种质JD-h-15,经过国际权威园艺作物鉴定机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审核,获得百合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并命名为“白鳞”。“白鳞”比普通百合卷丹植株高出30-50厘米,花期提前约2周,其鳞片颜色更白,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低温储存后口感更佳,特别适宜鲜食。“白鳞”的成功选育是食药用百合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的新成果。

8.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力推“七大专项行动”“八项重点改革”

10月12日,学校召开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会议聚力高质量、聚焦特色化,围绕“四新”建设、专注“四育”改革,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实施“八项重点改革”,努力开辟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新境界。

会议解读了《“四新”建设七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暨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计划》《教师教育特色发展行动计划》的编制背景与依据,阐释了我校“四新”建设、“四育”改革的概念与内涵,对推进“七大专项行动”“八项重大改革”提出了工作要求。

9.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学院入选2022年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优秀案例

9月,我校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学院建设案例入选2022年度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案例。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学院以重庆市数字化产业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急需为牵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头部企业和重庆制造业强势企业的产业优势,践行“引企入教、产教融合”的理念,积极构建“以软实力服务企业为先,引企业资金技术建设学院为重”的机制,通过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共推实践改革、共育行业师资、共研产业项目等举措,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

10.教师李嫚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7月,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嫚通过校赛、市赛的重重选拔进入全国总决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荣获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中国高教学会主办的专业教学赛事。来自全国31个赛区、1195所高校的18407名教师参加省赛,覆盖了13个学科门类,经过层层评选,有205门课程的275位教师(含团队成员)入围全国总决赛。


        ( 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