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毕业季】专访市级优秀毕业生黄驰原:厚积薄发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者:苟川发布时间:2023-06-17浏览次数:146

“一旦投入比赛,我每天就只睡四五个小时,过程非常辛苦,但我乐在其中。”黄驰原说。大学四年,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学生黄驰原是学科竞赛里的常客,摘取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金奖、mathorcup大数据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高校大数据挑战赛二等奖、“蓝桥杯”全国C/C++组总决赛三等奖、“挑战杯”重庆市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H奖等竞赛奖项二十余项,参与研发的3D点云数据骨架提取项目已申请专利。今年,黄驰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选择继续攻读生物信息学及计算系统生物学专业。

黄驰原说:“我很幸运,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参加‘蓝桥杯’大赛就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这让我对专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树立了极大的信心。于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的“种子”就在黄驰原的心里生根发芽,除了专业知识,他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也拓展学习智能制造、机器人的知识,课余时间阅读、浏览大量的竞赛信息和学科研究前沿。

黄驰原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竞赛道路不好走,获奖时的光芒万丈、赞誉无数,但背后是日积月累的琢磨、修改,还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刚开始因为知识面比较窄,黄驰原设计的项目总是被老师毙掉。在老师的开导与指点下,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在课堂认真学习专业课,努力查阅文献、在网上找经验贴学习,一步步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几年下来,黄驰原觉得自己思考问题更加成熟、全面了,慢慢在各项竞赛中崭露头角,他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

回忆四年大学时光,除了教室和食堂,黄驰原大多都在至定楼南楼和图书馆。在准备竞赛的时候,黄驰原习惯让自己慢下来,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解决技术难题;而上课则是他最享受的时候,听老师如何解题、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虽然获奖无数,但黄驰原认为学生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学习,他说:学好专业知识才能打好基础,千万不能因为参加比赛,忽略了专业课,那是本末倒置的。四年里,他连续五学期综合成绩排名班级第一,获四次等级奖学金,荣获重庆市创新能力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

回想硕士研究生备考历程,黄驰原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有了喜欢的目标才能有努力的源动力,然后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在备考后期会有一种疲惫感,心里也会有点焦虑,如果没有对梦想的执着,就很难坚持下去。黄驰原认为自己非常幸运,能遇到良师益友引导他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指导他选择目标院校和考研专业,在迷茫时,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耐心地倾听他的焦虑,开导他如何调整自己。

即将开启新阶段的学习生活,黄驰原感激地表示,是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让他通过学科竞赛提升自己,是老师们的指导让他勇敢地面对困难,他说:我将牢记母校和老师们的教导,继续脚踏实地走好研究的道路,希望未来在生物信息领域有所成就。

(记者 王梦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