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大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教育、科技、文化、民生等领域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学校师生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师篇章。
党委书记黄大勇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审视发展道路,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新征程上,我们将牢牢把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实践要求,对标对表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研制,高站位谋划各项事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以加快建成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实干实绩为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党委副书记向小川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建议》,精准研判“十五五” 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特征,立足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全局,深刻阐释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开创性部署,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了航向、明确了坐标。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牢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守“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性”的办学定位,坚持“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的办学思路,坚定“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目标,高质量谋划“十五五”发展总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主动将学校事业发展“小逻辑”融入国家战略“大逻辑”,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基础学科、急需领域超常布局,强化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红娜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锻造干部、建强组织的工作实践。一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党建+教学科研”“党建+学生思政”模式,引导党员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强组织建设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向从武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五五”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未来五年是学校“扩硕升大”,加快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努力构建大宣传、大思政、大文化格局,着力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系统性改革、突破性创新,加快建成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凝聚磅礴力量。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余继平表示,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要求,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中,全会精神为我们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正致力于建成应用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与全会强调的“体系化建设”“效能提升”高度契合。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围绕办学定位,在学科专业建设提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地方发展增效等重点领域建真言、谋实策、出实力,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建成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团结奋斗。
研究生处处长石文兵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高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主管部门,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在肩。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们将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将优化布局,凝练特色,推动学科交叉,集中资源打造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以扎实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李伟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发展规划处作为学校“十五五”规划的牵头部门,将以全会精神为遵循,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学校发展融入全国和全市工作大局,深入研判宏观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聚焦“扩硕申博、更名升大”核心任务,切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国超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作为思政人,我们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师生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准确融入思政课教学,扎实推进全会精神“三进”,用“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这一鲜活教材,通过英模教育、案例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把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与青年学子的成才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行动自觉,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十五五”规划蓝图落地落实贡献思政力量。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夏凡婷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正是支部党员同志的时代使命与奋斗方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专业所学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中展现青年担当,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专业智慧。我将带领支部全体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挺膺担当。
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强力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破学科壁垒,主动学习数字技术、科技创新等相关领域知识,聚焦教育与科技、人才培养的交叉点,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等新方向,以研究性学习模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教育实习、见习等环节深入渝东南中小学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开展沉浸式调研,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乡村教育振兴等热点痛点,提炼真实研究课题,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成果,打通教育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高度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周明俊表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根基性、引领性作用。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我们既要扎实掌握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核心知识,也要在校园实验室分析、校外流域调研等实践中锤炼本领。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十五五”规划描绘的绿色发展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青春动能。
传媒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学专业学生李静童表示,作为一名即将成为预备党员的播音专业青年学子,此次全会精神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全会聚焦国家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其对复杂形势的深刻洞察与作出的战略部署,使我更加明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我的努力方向也更加具体:一在坚定政治信仰,锤炼党性修养。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全会的核心要义与重大部署,真正入脑入心,确保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在精进专业本领,不负传媒担当。用好话筒和镜头,勤学苦练播音主持基本功,提升传播沟通能力,力求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在未来的媒体实践中准确生动传递党的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服务社会所需。三在理论联系实际,矢志服务人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将课堂所学化为服务基层、弘扬正能量的具体行动,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品格、担当奉献。
(来源:新闻中心 | 审核:向从武 | 编审:卢俊)